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筑旅行 > 阅读城市 >

目标柏林

字号+ 作者:马佳煜 来源:未知 2017-08-11 13:56

柏林,日耳曼战车的心脏,似乎这里才是整个旅行中的最高潮,游览首都总怀有不一样的心情,因为这里太过特殊,它与众不同,它独一无二,战争的创伤与国家的分裂从未使柏林那跳动的脉搏停过一拍。
 
今天,统一与强大成为了这里的主旋律,历史与现代在柏林的街角间相互掩映。七月里,我们行走于施普雷河畔,漫步在菩提树下大街旁,走进建筑,发现人文,聆听柏林之声。历史建筑的独具之处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建筑的范畴,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连接着昨天、今天与明天。
 
【一】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德国的国门,它见证了德国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守护这扇国家命运之门的女神,德国人称之为和平与神,伫立在勃兰登堡门之上的和平女神,驾驶两轮战车,手持橡树花环权杖,张开羽毛翅膀,目光凝视着远方,不知多少对柏林的记忆从这里开始......
 
目标柏林
▲勃兰登堡门前的巴黎广场上人头攒动
 
18世纪末,巴洛克与洛可可走向了最后的没落,人们正在寻找一种新的样式来替代之前繁琐的装饰与极度的奢华,似乎千年之前的古典柱式才是人之所寻,时光倒退,一切又回到了那个希腊与罗马治下的时代,回归最纯粹的理性美。于是新古典主义孕育而生,建筑史进入新的篇章。
 
在新古典主义浪潮的带动下,勃兰登堡门于1791年建成。1804年,拿破仑的铁蹄横扫了当时处于分裂的德意志帝国,以胜利者的姿态从这里穿过。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和平女神迎来了宝贵的和平,强大的德意志冉冉升起。
 
目标柏林
▲凡尔赛宫镜厅,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的仪式
 
1945年,战争机器的发动终于将德国推向了深渊,4月下旬,惨烈的巷战终于来到了勃兰登堡门前,这里曾是德军最后的防线,守城部队在这里集结,向苏军发动着最后的反击,这一刻,和平女神眼前满是炮火与鲜血......
 
战争结束了,勃兰登堡门成为柏林市区中少数屹立不到的建筑,从这里望去,满目疮痍,难民涌上了街头,苏联人在庆祝他们的胜利,盟军的坦克从街角掠过......
 
  目标柏林
▲二战结束后满目疮痍的勃兰登堡门,一队德军战俘从勃兰登堡门前走过
 
1946年,勃兰登堡门面前被一道铁幕阻隔,和平女神的眼前一片黑暗,没有未来......危机进一步加剧,最终两大阵营的对立带来了国家分裂,高大柏林墙在这里建起,铁丝网、哨塔、碉堡代替了废墟瓦砾,这里成为了世界上最敏感最危险的地方......
 
1990年10月3日,大批的人群在这里聚集,柏林墙早在一年前被推到,三色旗在这里升起,礼花在夜空中闪烁,人们欢呼雀跃,经历了战争和战争,分裂再分裂,等待了百年的和平女神终于迎来了和平与统一。
 
目标柏林
 ▲今日的勃兰登堡门
 
今天,胜利女神的面前是巴黎广场,稍远处是绿树成荫的林荫树下大道,背后是6月17日大街,胜利纪念柱高耸的矗立在大街中央,柱顶上金色的维多利亚雕像与胜利女神遥相呼应。
 
今天,这个盛夏之日,我终于站在了勃兰登堡门前,这里没有了战马声,没有了废墟,没有了铁丝网,没有了烟花,一切已经成为历史;巴黎广场上熙熙攘攘的游人拍照留念,吉普赛人化装成小丑吹着手中的气球挑逗着每一个路人,林荫树下大道旁两侧的咖啡馆,德国人正在享用着他们的下午茶。
 
6月17日大街旁的公园里,年轻人组成的鼓号队在进行着他们的表演......
 
目标柏林
▲巨型的多立克柱子支撑着勃兰登堡门
 
今天,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雕刻的胜利女神静静地放置在勃兰登堡门上,沧海桑田过后,如同编钟一样的青色覆盖着整个雕塑,满是历史印记。
 
新古典主义的印记随处可见,整个勃兰登堡门仿照了雅典卫城的山门,采用了具有代表性的多立克柱式进行结构支撑,多立克柱式代表了早期古希腊男性的健壮与坚毅,似乎这种精神跨越千年赋予在了勃兰登堡门的身上,使之屹立不倒。
 
目标柏林
▲勃兰登堡门内部构造
 
简洁的檐部与陇间板,使得建筑外表格外简单,没有成分上的赘余,只有少许浮雕点缀在了中心位置。柱间建有隔墙,柱子下的柱础稳坐台基,隔墙间耸立着古罗马神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最伟大的英雄海格力斯与战神马尔斯均位列其中。
 
目标柏林
▲勃兰登堡门中的古希腊雕塑—胜利女神雅典娜
                      
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通道很长一段时间只允许皇室成员和贵宾出入,如今这里游人如织,行走在其中的游客纷纷仔细观看着城门内部的装饰,柱子上的竖向凹槽早已让游人摸得发亮,失去了早先的粗糙。
 
经过了几次修缮后,颜色光白的大理石代替了残损的部分,新旧材料就这样出现在了同一栋建筑当中,清晰分辨。然而每一块石砖的背后都是一段让世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无论光明与黑暗,无论鲜血与泪水。
 
目标柏林
▲ 勃兰登堡门中最大的门廊
 
是的,这就是勃兰登堡门,没有了装饰上的繁琐与冗杂,只有最为本源的理性美,德意志民族历史的缩影就隐藏在这些石缝之间,连接着昨天、今天与明天。
 
2015年,欧洲足球冠军联赛的决赛在柏林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打响,勃兰登堡门的图案出现在了比赛的官方用球上,绚丽的色彩将胜利女神包围,就好像身处在和平、祥和与多元当中的勃兰登堡门迎接着四方来客。
 
目标柏林
▲2015年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官方用球
勃兰登堡门的形象同样出现在了足球之上
 
今天,勃兰登堡门已经超越了建筑范畴,逐渐在以一种新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诉说着历史,凝视着现在,展望着未来。
 
目标柏林
▲ 位于街边一角的勃兰登堡门  
目标柏林
▲清晨下的勃兰登堡门与前边的巴黎广场
目标柏林
▲勃兰登堡门两侧的门房
 
 
【二】国会大厦
 
1945年,战争的最后几个月,柏林市区的空袭越来越猛烈,无数的火炮在郊区外集结,每天数万枚炮弹射向市区,终于,在猛烈的攻击下,国会大厦的穹顶被炸毁。
 
4月30日,苏联红军将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的屋顶之上,希特勒的帝国终于倒塌,欧洲战事宣告结束,这一刻成为了国会大厦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刻。战后,被重建的国会大厦进行了简化处理,省去了玻璃穹顶,冷战阴云下的国会大厦依旧失去着昔日的光辉。
   目标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国会大厦受到严重损毁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三色旗在国会大厦前第一次升起,德国宣告统一,乌云消散,饱经沧桑的国会大厦重获光明。
 
1999年,诺曼.福斯特的穹顶展示在了世人面前,国会大厦以最初的设计为蓝本,还原了往日的面貌,世纪之交,国会大厦终于迎来新生。
 
目标柏林
▲今日的德国国会大厦
 
蔚蓝的施普雷河畔,蓝天白云下,玻璃穹顶显得耀眼闪亮,联邦国旗在其四个角楼上飘扬。今天,这里是德国国会的所在地,大厦前是一片平坦开阔的绿地,成群的德国人正在享受着星期天下午阳光的沐浴,不远处是联邦总理府与联邦议会,这里成为了德国的绝对政治中心。
          
目标柏林
▲德国国会大厦
 
德国国会大厦建于1894年,它采用了当时盛行的折中主义,在国会大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古罗马与巴洛克时期的多种建筑元素,西部立面上,巨大的山花座落在入口的柱廊之上,科林斯壁柱装饰着两边的墙面,增加了几分庄严肃穆。
 
目标柏林
▲国会大厦西立面 
目标柏林
▲国会大厦西立面屋顶雕塑装饰
目标柏林
▲国会大厦一层大厅
 
是的,真正的高潮在其穹顶。就像水晶金字塔之于卢浮宫,玻璃穹顶使得国会大厦重获新生,但又不失其本色。通过阳光的反射,古老建筑的影子投射在了通透的玻璃上,好似历史与今天在这里交融,而玻璃既没有视线上的遮挡,又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实质,使得玻璃体本身与周围环境不存在矛盾与突兀,达到了和谐统一。
 
目标柏林
▲国会大厦穹顶内部
 
国会大厦的穹顶之下,漏斗形的镜面屋顶成为了空间的核心,漏斗形的镜面如同果壳中的水晶,玻璃穹顶反射的光芒全部集于镜面之上,耀眼的阳光将穹顶内部照的明亮,仿佛一颗透亮的水晶倒置其中。
 
镜面屋顶两侧,两条螺旋形坡道缓缓上升,如同漂浮的白色丝带一般,最终在水晶上端相交。玻璃与镜面在这里邂逅,今日的阳光将昨日的历史照亮,时光与空间相互交织,行走在坡道之上,“水晶”随着角度的变化发出不同的光彩,的确,这里过于梦幻。
 
目标柏林
 ▲漏斗形的镜面屋顶
 
穹顶之外是整个柏林的天际线,高耸的柏林电视塔冲破云霄,柏林大教堂的圆形穹顶划过天空,索尼中心折扇般的屋顶极具韵味......玻璃之外是多元的柏林,似乎漫步在步道之上,虚实被隔于玻璃内外。
目标柏林
目标柏林
▲国会大厦穹顶之外的柏林天际线
 
终于,坡道在顶端交汇,穹顶的中心是一个空洞,这里并没有用玻璃封死,室外的空气从这里流入,一边是进入了穹顶之中,沿着曲线型的玻璃形成气流小循环,另一边,气流顺势而下,通过漏斗形的镜面,最终将新鲜空气送入议会大厅之中,从而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终极目的。         
       
目标柏林
▲穹顶上的露天屋顶
目标柏林
▲穹顶上的露天屋顶
 
在诺曼.福斯特的设计之下,国会大厦成为了新时代生态建筑的代表,改建工程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光与风能,通过透明的穹顶与到椎体,可以巧妙的将自然光反射进穹顶内部与议会大厅。
 
同时顶端的开窗与一块块布满在穹顶之上的玻璃合叶,将自然风引入室内,两者的结合大大降低了人工照明设备与人工制冷设备的使用。作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将科技的力量发挥的淋漓,形式与功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目标柏林
▲国会大厦的四栋角楼之一
 
镜面屋顶的下端与大厦最核心的部分——议会会场相连,透过这里的玻璃,可以清楚地看清会场内部,主席台后的联邦鹰高高悬挂,国徽前一件件关乎国家命运的议题被讨论,议会制共和制的政体之下,民主在这里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体现了出来。
 
目标柏林
▲ 国会大厦圆形穹顶外观
 
德国国会大厦与勃兰登堡门,两者相距着一个街区,彼此互相眺望,同为国家坎坷命运的见证者与亲历者,在历史的舞台上,光明与黑暗,荣耀与耻辱,人间的悲喜剧不断在这里上演。今天蓝天白云之下,彼此将续写国家历史。
 
目标柏林
▲蓝天白云之下的国会大厦
 
【三】威廉二世教堂
 
夏洛腾堡区,这里拥有柏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高楼林立,长约3.5公里的主干道——Ku’damm贯穿其中,大道的尽头,威廉二世教堂伫立在街角,曾经作为柏林市最高的建筑,今天被周围的摩天大楼所包围,二战中被炸伤的教堂,如今只剩下残损的钟楼。
 
破损的墙体,失去了昔日作为哥特教堂的辉煌,断壁残垣与身边的繁华市井构成了极为矛盾的视觉冲突,教堂最初是为了纪念威廉一世所建,今天犹如一座反战纪念碑坐落在楼宇之间,德国人希望通过这种视觉冲突让世人铭记历史,现世的繁华与历史的黑暗仅在一念之间,惨痛的历史不应再重演。
 
  目标柏林
▲威廉二世教堂
 
 
教堂前方矗立着一座钢铁雕塑,雕塑名为《柏林》 ,雕塑的形象非常简洁,两个先前被割断的铁环,今天紧紧再一次相扣,如同分裂与统一,德国历史上一再上演的剧情,无声的凝固在这座静默的雕塑中。
 
目标柏林
▲《柏林》

 
【四】犹太人纪念碑
 
1938年11月10日,凌晨,手持棍棒的武装与警察部队冲上街头,对全国各地的犹太人进行了突袭,打砸商铺与住宅,烧毁犹太教堂,暴行过后,窗户上的玻璃被全部砸碎,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犹如发光的水晶,这一事件后被称为“水晶之夜”,之后灾难降临,浩劫开始,一列列火车将数以百万的犹太人送进集中营,灭绝与屠杀变成了唯一,人类历史翻开了最黑暗与最惨痛的时刻。
 
目标柏林
目标柏林
▲在水晶之夜被打砸的犹太人店铺与犹太教堂
 
来到德国,似乎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战争,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无数的生命与家园在战火的劫难中消亡,这是全世界不会遗忘也不能遗忘的历史,而如何对待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是这个曾经失去理性的民族,必须面对的一次考验,二战中被杀害的六百万犹太民族冤魂在等待,受到伤害的欧洲和世界在等待。
 
这里位于勃兰登堡门与波兹坦广场中间的一片空地之上,2711个高低不同的混凝土体块在这里整齐的排列着,从远处望去,灰黑色的石碑如同一片波涛起伏的石林,一个个灰黑色体块犹如一个个坐标点,2711个坐标形成了这片钢筋混凝土森林。
 
目标柏林
▲由2711块混凝土石碑所组成的犹太人纪念碑
 
2005年5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胜利60周年之际,这里首次向游人开放,这片静默的石碑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之中被杀害的犹太人所修建的,这里就是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建筑师是彼得.艾森曼。
 
艾森曼的设计手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纪念碑的设计,以一种非符号的法则将纪念碑呈现在世人面前。这里没文字与色彩上的渲染,摒弃了繁琐装饰的赘余,只用极为简化的元素体现设计,这样的群像设计更具冲击力,波涛之下一个个体块沉默、低语。
 
目标柏林
▲ 一个个石碑如同坐标一般
 
2711,彼得艾森曼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赋予这个数字确切的含义,只是为了适应场地面积而设计,但是2711又是一种象征,寓意着在战争中被杀害的六百万犹太人,穿行于石碑之间,行走在一条条坐标轴之上,两侧的巨型石碑带来无限的压抑,越是向阵列中央走,石碑就会越高,地面下降的也会越深,越来越高的石碑将你包围,石林的形象也愈加高大。
 
面对着一面面灰色石墙,“无声胜有声”,没有文字,没有色彩,作者只希望观者离那次浩劫近些,再近些,绝望、求生、希望,全部凝聚在石碑之中。
 
目标柏林
▲最黑暗的历史凝固在石碑之间
 
正是颠覆了传统设计,让我们有幸走进纪念碑,零距离去感受苦难,时光飞逝,黑暗时期的记忆在今天无声的化在了2711座石碑之中。
 
临走之时,工作人员正在提醒游客不要站在石碑上拍照,对于逝者,我们只应悼念,静静地穿梭其中,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与责任。
 
目标柏林
▲蓝天之下纪念碑静默伫立
目标柏林
▲高矮不一的纪念碑群如同起伏的波浪
             
【五】国家新美术馆和爱乐音乐厅
兰德韦尔运河畔,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密斯凡德罗的杰作在余晖之下,显得格外的宁静,八根钢柱将巨型钢架屋顶托起,四周以大片玻璃幕墙加以围合,大屋顶下仅仅是一个巨大的方形空间而已,空旷、单一,此外再也没有多余的装饰。
 
目标柏林
▲柏林国家新美术馆
 
“少就是多”,在密斯生涯的最后一件作品当中发挥到了极致,改变了世界三分之二天际线的国际主义风格在这里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简单到无以复加。黄昏下,这里没有灯光的渲染,黑色的钢铁邂逅通透的玻璃,使得这里显得格外的低调,与一街之隔的柏林爱乐音乐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目标柏林
▲柏林国家新美术馆
 
柏林爱乐音乐厅,汉斯夏隆设计生涯最成功的作品,这里曾媲美维也纳金色大厅。建筑的外观完全由内部自由的空间形状所决定,墙体曲折多变,好似浪花相互碰撞。
 
材料的多变使得颜色更加丰富,日落后,天空淡蓝,在灯光的照射下,立面金属的黄色夺人耳目,由浅至深极具金属感,为音乐厅渲染出了更加璀璨的效果,极具古典殿堂气息,再配以金属的灰色、玻璃的透明与墙面的白色,典雅与庄重浑然一体。
 
目标柏林
▲柏林爱乐音乐厅
 
1963年建成的柏林爱乐音乐厅,汉斯夏隆跳出了国际主义风格的冷漠和刻板,色彩上的多变与造型上的轻盈,使得爱乐音乐厅成为了时代的先锋。与临街的国家美术馆惺惺相惜,一动一静,风格与主义在这里完成了交接。
 
目标柏林
▲柏林爱乐音乐厅
 
爱乐音乐厅位于一段转弯处,转弯过后,笔直的波茨坦大街通向东北方向,两侧高楼林立,灯火通明,这片区域就是波茨坦广场,地位如同纽约的时代广场,这里曾称为繁华的“欧洲交叉口”。
 
【六】索尼中心与波茨坦广场
目标柏林
▲ 索尼中心建筑群
 
第二次大战使波茨坦广场的勃勃生机毁于一旦,之后又被柏林墙一分为二。1992,伦佐皮亚诺赢得了波茨坦广场改造项目,2000年,广场改造完毕重获新生,同年赫尔穆特扬设计的索尼中心也对外开放。今天波茨坦广场集办公楼、酒店、公寓、剧院和餐饮于一身,如同柏林CBD一样存在。
 
目标柏林
▲ 索尼中心建筑群
目标柏林
▲ 索尼中心建筑群一角
 
似乎得到了东方传统折扇的灵感,造就了索尼中心扇面一般环绕360’的屋顶,灯光的交替变幻,屋顶之下成为了蓝色与粉色的海洋。
 
目标柏林
▲ 索尼广场上蓝色与粉色的穹顶相互变换
 
这里是柏林人休闲放松之地,索尼广场的四周的店铺灯火通明,剧院与电影院迎来了晚高峰,露天的餐馆坐满了客人,啤酒与咖啡的香气在周围飘散,孩子们在广场中心的喷泉边玩耍,时间已过九点,而这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目标柏林
▲ 穹顶之下热闹非凡的索尼广场
目标柏林
▲索尼中心建筑群一角
 
而整个规划区的高潮就是波茨坦广场主体,多条城市主干道在这里交汇,区域内的索尼中心、戴比斯群体和A+T综合建筑群在这里产生了交集,数栋摩天大楼成为了与外界的分割线,灯光透过玻璃幕墙将夜空点亮。
 
目标柏林
▲从左至右分别是:A+T综合建筑群大楼、戴比斯建筑群大楼和索尼中心建筑群大楼
 
的确,走到了这里,凝固的交响乐终于来到高潮部分。人流与车流从快速经过,六座柏林墙静静地矗立在街角,勃兰登堡门在不远处泛着白光,历史的影子在玻璃之间相互反射,昔日的繁华在今天再次重现。    
     
目标柏林
▲波茨坦广场上的柏林墙
 
由于纬度与季节的原因,柏林的黑夜来的很晚,当漫步到施普雷河畔的时候,夕阳的余晖仍在天边泛着余光,河水静静的穿过城区,点点光晕点缀在河道两边。
 

【七】施普雷河与柏林电视塔
远处是博物馆岛上的柏林大教堂,右侧则是柏林电视塔,河水倒映着灯火与这里的天际线,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夜空下的施普雷河极具情调,柏林的美就隐藏在这河畔、光晕与灯影里。
目标柏林
▲ 施普雷河畔
 
继续向北前行,之前被遮挡住的柏林电视塔逐渐露出了全身,位于亚历山大广场上的柏林电视塔,作为柏林最高的建筑,并不像东方明珠那样被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所包围。
目标柏林         
▲ 夜空下的柏林电视塔
 
广场周围并没有高楼衬托,所以电视塔显得更为高大与壮观,白色探照灯将塔体照的通透,眼前的一切好像即将发射升空的火箭,又好像古巴比伦传说当中的通天塔。
 
柏林电视塔前是亚历山大广场,1805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曾在这里检阅部队,故得此名。
 
目标柏林
▲远眺柏林电视塔
 
【八】哈克庭院
军械库,亦称谷仓区,位于施普雷河北岸,是柏林的最古老的城中村之一,这里虽然相对紧凑,但却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从奥拉宁堡大道和罗森塔勒路等主干道延伸出的迷宫般的寂静小路。漫无目的地在这些小路上闲逛,你会不时邂逅意外惊喜:这里出现一个诗情画意的庭院或前卫的艺术画廊。哈克庭院就是这份邂逅的惊喜。
 
目标柏林
▲ 哈克庭院平面图
 
11点已过,哈克庭院依旧灯火通明,这里是德国最大的庭院区。这组建筑群由八个互通的庭院组成,在设计中,该建筑群颠覆了传统庭院的功能,将办公、居住、购物与娱乐结合在一起。现在人们看到的庭院仍保持了其历史风貌。
 
目标柏林
▲哈克庭院一号院
 
一号庭院用新艺术瓷砖铺就,是这里最美的庭院。位于屋檐边的一道道光束将庭院的砖墙照的明亮,这里小巧而精致,一层是一家餐馆,德国人正在露天的酒吧中享受着夜宵时光,虽然已到深夜,但庭院中却依旧热闹,丝毫感受不到倦意。
 
目标柏林
▲ 哈克庭院一号院
 
四周的墙壁之上,乳白色与浅蓝色的瓷砖组成的一幅幅精美的装饰图案,有序的分布其中,而拱券型的窗框似乎又传达了异域风格,古典之美就流露在这白蓝之间。
            
目标柏林
▲哈克庭院一号院三层,今天这里是一家小型剧院
 
哈克庭院是今天的最后一站,凝固的音乐结束了尾声,时间已过十二点,新的一天已经到来,柏林那跳动一天的脉搏逐渐放缓了下来,月夜下,施普雷河两岸终于宁静了下来。
目标柏林
▲ 哈克庭院一号院
 
历史已经在这里翻过一页又一页,一页页的记述后,柏林已经被刻画的极具个性,他有棱角,他刚柔并进,他敢于自我批判,时过境迁,他不曾被击垮过,今天,他成为众首都之中最独特的一座,矗立在世人面前。
 
施普雷河畔波光粼粼,林荫树下大道旁枝繁叶茂。建筑不仅是形式、空间与秩序的组合,其背后又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融,我们在空间与时间之间,走进建筑,发现柏林。
 
谨此来保留在柏林最美好的回忆!
 
图文 / 马佳煜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