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业界热点 > 建筑话题 >

于一平:适者生存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6-07-29 17:35

他是中元国际的总建筑师,也是一位羽毛球爱好者;他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访问学者,也是疼爱女儿的好爸爸。面对建筑市场的“新常态”,从业三十年的于一平说,适者生存,能适应建筑市场的残酷竞争并生存下来的建筑师一定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采访时间:2015年6月25日
采访人:刘星 北京凯欣城市发展咨询有限公司(世界之旅)
采访地点: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受访人:于一平,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参与项目:米兰世博会暨南法当地建筑与柯布西耶代表作品调研
 于一平:适者生存
Q:最近在做的项目是哪些?与以往相比,有哪些新的思考或尝试?
A:最近在做的基本都是投标项目。上半年刚刚完成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设计,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与中元规划院合作)。目前正在做的有两个投标,一个是40万平方米、2000个床位的河南省中医院,另一个是位于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物流园区项目。以往做设计我比较关注于单体建筑本身,近几年开始关注城市设计,也做了一些城市设计的项目。所以现在即使是单体建筑设计,我也学会了更多的从城市的角度去关注和思考。

 
 于一平:适者生存
Q:当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您下现场的频率如何?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
A:我现在运行着一个工作室,主要工作还是前期的建筑创作。每年也会有一到两个项目做到施工图,一方面是想深入控制建筑的完成度,当然也有产值的考虑。我下现场的频率不是很多,大多是我自己主动去现场看一下。在现场我主要关注的是建筑材料的选用,尤其颜色、质感等的控制。

 
 于一平:适者生存
Q:您在项目经营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什么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
A:建筑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根据我的经验,通常两种业主比较难应付,一类是提出的要求很虚,诸如“现代的、新古典的,或50年不落后的”等等,其实他心里也不知道到底要什么。另一类业主是我就要“某某大楼”那样的,最好什么都不改,给我再来一栋。碰到这两种业主,通常情况下我会要求和业主坐下来进一步沟通交流,会采用一些策略或手法把业主的想法引导到我的想法上。这个对提高中标率很重要。我在与业主的沟通上还是有点“特异功能”的,一般都会奏效,这也是我的“生存法则”之一吧。
 
Q:如何看待建筑设计行业现在的“新常态”?打算怎么应对?
A:其实2014年建筑市场已经开始呈现萎缩的态势。很多业内的人说2015年才是建筑行业的冬天,也有人说2016年更是“凛冬”。也许这也是一种“新常态”吧。目前对我的冲击还不是很大,因为我主要做一些文化类建筑和大型公建,很少涉足房地产项目。“新常态”对于建筑设计市场也许并不是坏事,借此 “净化”一下市场,淘汰一部分“低价恶性竞争”的市场扰乱者,也是好事。也许这个“新常态”会让我们能有机会慢下来,体验一下“慢设计”呢。
 
Q:对您影响最大或者最喜欢的建筑师是谁?
A:我并不喜欢崇拜别人。但是你看现代主义建筑的“四大巨头”像还是挂在我办公室里的。

Q:您在英国访问学者的那一年经历,对您后来的设计思路有什么影响吗?
A:能有机会在英国生活一年,这个与旅游度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一年的时间,是真的静下心来,融入当地文化、当地社会。当时好像没觉得有太多影响,现在想想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以前我可能更看重建筑的造型,现在我更关注建筑的空间构成,也开始关注建筑的文化内涵。
 于一平:适者生存
 
Q:除了工作,平时还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A:喜欢打羽毛球,每周和朋友相约,要去打两次。一旦坚持一段时间,便会形成习惯。有时开会或出差去不去,都会觉得缺了点什么似的。平时还喜欢看看书。我看书很杂,喜欢历史、哲学、军事、杂文,偏偏不喜欢小说。
 
Q:建筑旅行对建筑师、建筑院校学生来说很有意义,但是对您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A:我觉得建筑旅行分为三个阶段,“看建筑”、“阅读建筑”、“体验建筑”。年轻的时候真的要多看,看得越多越好,作为搜集资料。像安藤忠雄,并不是科班出身,欧洲的游学成为他学习建筑的唯一途径,最后成为建筑大师。前几年有一种说法叫 “阅读建筑”,像“读”一本书一样去读一个建筑,慢慢去感悟。现在更多的叫法是“体验建筑”。其实都是要让我们静下心来,从室内到室外,从建筑到城市,从空间到环境,最好能坐下来,喝一杯咖啡,慢慢去体验。
 
Q:最近一次建筑旅行去了哪里?

A:参与了由世界之旅组织的“米兰世博会暨南法当代建筑与柯布西耶代表作品调研”,主要是法国、意大利两个国家。
 
Q:您这次法意之行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建筑是什么?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A:我印象最深刻的建筑是柯布西耶的两个作品——拉图雷特修道院和马赛公寓。这两个建筑对于我,或对所有建筑师来说,都是一次朝圣之旅,能够现场体验大师的作品,非常令人激动。还有地中海文明博物馆,是这次行程中让我最为欣赏的一个现代建筑。它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空间的组织和对光线的利用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性。

Q:世博会的场馆,您觉得怎么样?比较喜欢哪几个场馆?
A:世博会我认为最精彩的是总体规划设计,一条主轴串联起各国的场馆。国家馆个人比较最喜欢英国馆、意大利馆,设计理念很棒。
 
Q:下一次想去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
A:法国-意大利。虽然刚走完这两个国家,但是这次主要是陪女儿。她正在美国读建筑专业,下学期要学世界建筑史,正好带她去看看那些“史书”里的“真实建筑”。

Q:最后,作为资深建筑师,能不能给广大的新生代建筑师、建筑系学生一些建筑旅行的建议?
A:首先出发之前,要做好功课。行程中涉及到的建筑,先查一下相关的资料,比如设计师是谁,建筑理念是什么,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等。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会让自己的收获大打折扣。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